在孕期,准妈妈们满心欢喜又小心翼翼,渴望给腹中宝宝最好的呵护,一些流传甚广的孕期护理观念却可能隐藏着误区,稍不留意就可能对母婴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下面就来深入解读这些常见的孕期护理误区,让准妈妈们科学孕育,安心度过这段特殊时光。

许多孕妇认为怀孕后运动容易引发流产或早产,所以整个孕期都选择卧床静养,连日常活动都大幅减少,适度的运动对孕妇和胎儿益处颇多,在孕期,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体重增加、重心改变等,适度运动像散步、孕妇瑜伽等,能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体重合理增长,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减轻腰背疼痛,提升身体的柔韧性与耐力,利于分娩时顺产,只要身体状况正常,经医生评估许可,从孕中期开始,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轻度运动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民间有“一人吃两人补”的说法,不少孕妇为了给宝宝充足营养,开启“大补特补”模式,大量进食肉类、鱼类以及各类滋补汤品,导致体重飙升,过度进补易引发孕妇肥胖,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风险,巨大儿出生概率也随之上升,分娩难度加大,还可能为宝宝成年后的健康埋下隐患,增加患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几率,孕期营养关键在于均衡全面,需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合理摄入,谷薯类提供能量,肉蛋奶豆类补充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与膳食纤维,每餐七八分饱,少量多餐,既能满足自身与胎儿发育需求,又能维持合理体重增长。
有些孕妇觉得孕期生病扛一扛就过去了,担心用药影响胎儿,即便症状严重也不愿就医,其实,孕期母体免疫力下降,易遭受病毒、细菌感染,硬扛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威胁自身与胎儿安全,例如高烧不退可能引发胎儿缺氧、畸形;严重感染若波及羊水、胎盘,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当孕妇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告知医生怀孕情况与孕期周数,医生会权衡利弊,挑选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多数药物在孕期合理使用是安全的,切不可因噎废食,延误治疗。
部分老人主张孕妇孕期不能洗澡、洗头,怕受寒感冒,实际上,孕期更应注重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可预防皮肤感染、毛囊炎等问题,只要做好保暖措施,控制好水温(一般 38 - 40℃为宜),避开高温时段,洗后及时擦干头发、身体并吹干头发,是完全可行的,尤其在炎热夏季,适当洗澡、洗头能让孕妇身心舒畅,利于睡眠与情绪调节。
孕期腹部隆起,不少孕妇习惯用手托腹走路,认为能减轻腹部负担、保护胎儿,偶尔托腹可稍缓解腹部下坠感,但长时间如此,会让腹部肌肉得不到锻炼,减弱其支撑力,反而加重腰部、背部压力,引发腰酸背痛,孕期正常站立、行走时保持挺胸抬头,收紧腹部核心肌群即可,若感觉腹部下坠明显或不适,休息片刻,必要时咨询医生寻求专业建议。
还有些孕妇迷信“酸儿辣女”,孕期口味偏好被过度解读,甚至刻意通过饮食调整胎儿性别,胎儿性别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瞬间就已确定,由染色体决定,孕期口味变化主要是激素水平波动影响味觉与嗅觉敏感度所致,和胎儿性别毫无关联,过度追求口味或强行改变饮食习惯,可能引起孕妇食欲不振、营养失衡,不利于自身与胎儿健康成长。
了解这些孕期护理误区后,准妈妈们要树立科学孕育观念,定期产检,多学习专业知识,有疑问及时向医生咨询,家人也应给予理解与支持,共同守护母婴健康,迎接新生命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