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应如何在大量运动后恢复体力
运动之后,要先让自己休息和放松一下,这样可以让全身的肌肉都得到缓解。休息一段时间后,胃部也得到了调节了,这个时候再吃东西,胃部可以很好地消化掉食物。
适当休息一下过后,葡萄糖蛋白质都是补充体力的食物。比如白水蛋,牛肉,面包等等。经过剧烈运动之后,有的人觉得很饿,就想吃很油腻的东西。其实,如果真的很饿,可以选择吃些水煮虾或者水煮肉片,这些食物清淡不油腻,而且又可以补充能量。
运动之后,大家都会有习惯要喝水。这里,给大家一个建议,在喝水之前,往水中加一点点食用盐巴。喝完盐水,可以让自己快速恢复体力。但是,记住了,盐巴不可以放太多了。
上午跑800米的时候采用跟随跑战术。最好跟着第一或者第2的,因为领跑的人受到空气阻力,会消耗大量体力,你在他身后跑,会节省很多体力,选择在最后50米超过他.跑完800米后建议慢跑或者平步走来缓冲。这样会减少乳酸堆积,最好的办法是冲个热水澡。促进血液循环,带走肌肉内堆积的德乳酸。这样你体力会得到很快的恢复。别吃巧克力,甜。对呼吸不好。建议吃些牛肉补充体力,肥瘦搭配的,热量高。多给分啊,回答的那么详细。
运动后如何让身体得到恢复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过在运动后,尤其是大运动量的运动后一段时间或隔天感到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感觉,甚至比不运动还要难受,有的甚至需要一周或更多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日常的状态。这种现象可能不只是因为你做了超量的运动,还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科学地进行运动后的恢复训练。
首先普及几个比较容易产生的误区:
误区1:肌肉酸痛是因为肌肉纤维断裂造成的 严格地讲,这是一个片面的说法。肌肉疼痛的成因比较复杂。肌肉纤维的损伤(主要是一些微小的肌肉组织损伤,基本上是离心性收缩引起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构成因素,其他的还有肌肉纤维以外的肌腱或韧带等结缔组织的损伤,肌肉的炎症等等。所以应该把肌肉酸痛理解为是一个运动后的综合性肌肉群疲劳表现。
误区2:上了年纪的人肌肉酸痛会来的晚一些
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肌肉的酸痛与否,只和运动量和运动习惯有关。平时不经常运动的人可能比经常运动的老人肌肉酸痛来得要晚。
误区3:肌肉酸痛是肌肉增长的表现
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点。经常有一些健身的爱好者或教练检验健身效果的标准是健身者是否感觉到了肌肉酸痛。把肌肉酸痛 = 肌肉增长,这是不正确的观点。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肌肉酸痛和肌肉肥大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最近的研究表明,对疲劳和肌肉酸痛比较有效的方法只有肌肉按摩,局部冷却和局部加压三种方法。其中肌肉按摩的恢复效果最好,但是实施起来对外部条件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专人一对一进行,一个人很难开展,且效果有限。局部冷却和局部加压虽然没有肌肉按摩直接有效,但是对抑制炎症和缓解酸痛有很大的帮助。
大运动量的运动后,经常会伴随肌肉酸痛,疲劳感和局部的炎症。运动后2小时以内是缓解酸痛的黄金时间。实验证明,在这段黄金时间内进行20~30分钟的肌肉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酸痛,效果可以持续到运动后的三天以上。如果是运动后第二天,在感觉到酸痛后才开始进行疲劳恢复,基本上对酸痛的缓解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如果运动后出现急性酸痛(有损伤前兆的情况,比如崴脚,腰部动转受限等),需要先进性局部冷却来压制炎症。这时候不要马上进行按摩,会有反效果,可以在症状缓解后适度,循序渐进地开展。
局部冷却的方式一般常见于俱乐部和专业运动队的运动后恢复过程中。它可以作为一种缓解肌肉疲劳的手段,但是针对肌肉酸痛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比较常见的是足部的冷水浴。水温一般控制在15℃以下为宜,不宜过冷。
职业选手需要高效地恢复身体疲劳。一般会选择更为激进的方法。较为常见的是交替浴的方式。既冷水和热水之间在数分钟的间隔期里面反复交替浸泡,冷热水交替可以起到血管泵的效果,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这种方法相比较单纯的局部冷却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酸痛,同时强化自律神经系统,高效地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缺点就是需要比较大型的配套设施,很难在一般的场所里面开展,同时冬季实施起来的体感较差,需要较强的意志力。
这几年成为话题的另一个冷却疗法是cryotherapy,又叫超低温疗法,氮气冷却法。这种疗法一般是把身体暴露在利用液氮冷却到-120℃~-196℃的超低温环境下,在胶囊空间里利用2~3分钟的时间对全身进行迅速冷却,这种方法其实也局部的正常低温冷却一曲同工,对炎症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是对缓解肌肉酸痛的效果作用不太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冷却的方式对身体的心血管机能要求比较高,有高血压,心脏病既往史的人群不建议尝试这种方式。
局部加压目前基本上以compression wear为主,也就是运动紧身衣或针对四肢的束紧袜,手套等。局部加压的方式可以对肌肉群整体形成挤压,控制浮肿的发生,促进静脉回流,从而加速身体代谢进程,快速恢复。但是因为束紧部位,压力均不可控,效果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在运动过程中的束紧其实对肌肉酸痛和疲劳感的减轻并没有什么作用。正确的方式是在运动后或康复训练时穿戴。
环臂类的气囊压力袋是另一种比较常见的局部加压实施方法。通过佩戴类似血压计的压力环或压力带,对肌肉群进行主动式的压力调节,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相比较束身衣,压力气囊的方式所产生的挤压效果更好,压力可调节,可以更灵活地针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缺点是需要比较专业的设备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一个人实施的难度较大。
如果想要加快你的运动训练后恢复进程,不让疲劳感过夜,既要了解训练动作的特点,也要在运动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后恢复科目,从而更快,更高效地恢复身体的疲劳状态,减少肌肉酸痛发生的比率。科学的训练体系知识的掌握对于保持一个长期可持续性的运动训练至关重要。切勿累了就躺,躺了就睡,卧床一个礼拜。
秋天到了,希望大家在看了这篇文章后能收获不一样的运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