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消化吸收速度,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是多少

03u百科知识网

吃下食物正常多少时间会消化完直至有便意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大约要经过2~5个小时通过胃。之后,像粥一样的食物进入小肠,在小肠里约要经过4~8个小时的旅行。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营养和80%的水分被人体吸收。之后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要在大肠里经过10~20个小时的旅行,这段时间里,剩余的水分和矿物质等会被人体吸收。之后剩余的实在没用的残渣将转变为固态,这就是大便了。大便形成后通常先积存在乙状结肠中,不久,当大便因为自身的重量而移动到直肠时,直肠内的感应器官会受到刺激,产生便意,最终大便经过肛门被排出体外。算起来,食物从入口到变成大便排出体外,要在我们身体里经过长达24~48个小时的长征。

一次吃了500大卡的食物,会不会全部被吸收掉

一次吃了500大卡食物,不会被全部吸收掉的,其中粪便和尿液中会丢失一部分,但丢失的量不是很大,两项能量总丢失不超过10%。

能量平衡的调节及储存

能量平衡的调节主要包含两个个部分,即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体内能量的储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每日摄入的能量除粪便排出外,由身体吸收。吸收的能量小部分作为蛋白质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其余的或进入代谢,或储存于组织,成为身体中的蛋白质、脂肪或糖原。吸收的能量在体内用于许多化学过程,维持肌肉张力与身体的基础需求,以及各种体力活动。如用不完,则储存起来。

能量储存:亼E=Ein—Eout

(因三角形打不出来以亼代替)

Ein:摄入食物的代谢能量;Eout:体内丢失的代谢能量,为粪便、尿中丟失和生热作用丟失的能量。

每日摄入的能量包括:粪便丢失的能量(大约占4%);吸收的能量;尿中丢失的能量(大约5%);可用于代谢或储存的能量。

身体储存的能量主要为:糖原、可动用蛋白质、三酰甘油(脂肪)三大部分。糖类的生热价和蛋白质的生热价均为4kcaI/克;脂肪的生热价为9kcaI/克。

体内储存能量的三部分,以脂肪最多,正常人储存的能量相当于每日能量需要的60倍。能量摄入暂时低于消耗,即从储存的能量中取用,多余部分则储存起来。1㎏脂肪大约可满足饥饿3~4天时间的能量消耗。

由于生热作用只有在身体出汗时才会出现能量丟失,并且丢失的量很有限(最多大1%左右),因此,一次吃500kcaI食物热能,粪便中丢失4%,尿液中再丢失5%,大约会有450kcaI热能参与到代谢供能消耗,消耗不完的部分会做为糖原、蛋白质和脂肪储存起来,不过储存的能量60%会转化为脂肪储存。

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但是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我们的身体对我们吃入的热量是来者不拒的,我们的身体绝对不会说,热量太多了,我不需要,把它排出去吧。只要我们不停的吃,它就会不停的吸收,所以我们会越吃越胖。

不过是有一些人例外,他们吃的很多,但长不胖,很有可能是他们的消化吸收功能有了问题,吃进去的食物并没有全部被吸收,通俗的讲,就是食物穿肠而过,没有留下什么痕迹。这并不正常,不是健康的表现。

所以,对正常人来说,一次吃了500大卡的食物,大部分都是会被全部吸收掉的,只不过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我这里说大部分,是因为有个特殊的成分,叫不溶性膳食纤维,像红薯、芹菜里都有它的身影,我们的消化系统是没办法分解它的,所以它进入我们身体后,会一直到我们的大肠,吸收水分,增加我们粪便的体积,让我们产生便意,然后就和便便一起排出体外了。可以理解为它没有被吸收,但是膳食纤维在一般食物里含量都不高,一个200克的红薯,热量将近120大卡,也只含有不到6克的膳食纤维,相应的没有被吸收的热量也就12大卡,微乎其微了。

一次吃了500大卡的食物,大部分都会被吸收,但是吃的食物不一样,吸收的快慢可是区别很大呢。

吃进去的食物有热量,是因为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些成分,这些叫做产能营养素(之前提到的膳食纤维,属于碳水化合物的一种)。但是这些成分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速度可不一样,消化最快的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蛋白质,最慢的是脂肪。所以很多人人吃了大块肥肉,脂肪含量高,饱腹感就强,很久就不觉得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