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病因、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03u百科知识网

本文目录导读:

  1. 偏瘫的病因
  2. 偏瘫的症状
  3. 偏瘫的诊断方法

偏瘫,医学上称为半身不遂,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后遗症,本文将从偏瘫的病因、症状、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偏瘫的病因

偏瘫病因多样复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脑血管病

1、缺血性脑卒中:这是引起偏瘫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全部偏瘫病例的70%,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坏死,从而产生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会引起对侧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及偏盲等“三偏”症状;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则可能迅速出现昏迷、四肢瘫痪等严重情况。

2、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等都可能导致脑出血,大量血液积聚在脑实质内,压迫周围脑组织,影响神经功能,进而引发偏瘫,蛛网膜下腔出血虽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但也可能因脑脊液循环障碍、脑血管痉挛等间接导致偏瘫。

(二)颅内肿瘤

脑肿瘤生长过程中,可直接压迫脑组织或侵犯神经纤维传导束,破坏正常的神经功能通路,引起偏瘫,不同部位的肿瘤可能导致不同表现的偏瘫,如额叶肿瘤常导致对侧肢体偏瘫,伴有精神症状;顶叶肿瘤可能出现对侧肢体偏瘫、感觉障碍等,肿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也可能导致脑疝形成,进一步加重神经损伤和偏瘫症状。

(三)外伤

头部外伤如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凹陷性骨折等,可直接损伤脑组织或脑血管,导致偏瘫,严重的颈椎损伤也可能因脊髓损伤而影响上肢运动功能,出现偏瘫样表现,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外力作用导致的颅脑损伤,往往病情凶险,偏瘫发生率较高。

(四)其他因素

1、感染:脑部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脓肿等,炎症可损害脑实质,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影响神经传导,引起偏瘫,某些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肺炎等,若病原体毒素或免疫反应损伤脑血管或神经组织,也可能诱发偏瘫。

2、代谢障碍:低血糖、高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性脑病等代谢紊乱疾病,可影响脑细胞的能量供应和代谢环境,导致脑功能异常,出现偏瘫,这些疾病通常伴有相应的原发病表现,如低血糖时的心慌、出汗、饥饿感,高血糖时的多饮、多食、多尿等。

3、中毒:药物中毒(如长期大量服用镇静催眠药)、毒品中毒(如吸食海洛因、冰毒等)、一氧化碳中毒等,都可能通过不同机制损害神经系统,引起偏瘫,中毒患者往往有明确的中毒史,并可能伴有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等其他中毒症状。

偏瘫的症状

(一)运动功能障碍

1、肢体无力:轻者表现为肢体乏力、活动不便,重者则完全不能自主运动,患侧肢体肌力减退,肌肉松弛,不能完成抬举、握持、行走等基本动作,甚至无法在床上翻身,患者在尝试抬起手臂时,只能微微抬起或根本无法抬起。

2、肌张力异常:可出现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时,表现为肌肉僵硬、关节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阻力增大,如铅管样强直(见于锥体束损伤早期)或折刀样强直(见于锥体束损伤晚期),肌张力降低则使患肢显得软塌无力,被动活动时无阻力。

3、共济失调: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共济失调症状,表现为动作笨拙、不协调,如行走时步态不稳、摇晃,手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能准确完成等,这主要是由于小脑或其传导纤维受损,影响了运动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二)感觉障碍

1、浅感觉障碍: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减退或丧失,患者对轻微的触碰、疼痛刺激或冷热变化不敏感或无法感知,用棉签轻触患侧皮肤时,患者可能没有感觉;用尖锐物体轻刺皮肤,患者可能不觉得疼痛。

2、深感觉障碍:如位置觉、震动觉异常,患者在闭目状态下不能准确判断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也不能感知轻微震动,深感觉障碍会影响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精细动作的执行。

(三)言语与吞咽障碍

1、运动性失语:多见于大脑半球优势侧额下回后部损伤的患者,表现为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能说话或说话困难,发音不清、词汇量减少、语句表达不连贯等,患者想要表达“我想喝水”,却说成“我……水……”,且表达含糊不清。

2、感觉性失语:患者可以流利地说话,但说出的话语无意义,不能理解别人讲话的含义,这是由于大脑颞上回后部损伤,影响了听觉性语言中枢的功能。

3、命名性失语:患者能说话,也能理解他人的语言,但叫不出物品的名称,看到苹果却说不出“苹果”这个词,只能用描述性语言来表达,如“那个圆圆的、红红的水果”。

4、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这是由于咽喉部肌肉运动失调或支配肌肉的神经受损所致,患者进食或饮水时,食物或液体容易误入气管,引起咳嗽、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四)认知与情感障碍

1、认知障碍: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定向力障碍等,患者可能在学习新知识、回忆过去事件、计算等方面出现困难,对时间、地点和人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混乱,患者可能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或者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2、情感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如焦虑、抑郁、易怒等,这是因为大脑额叶等情感调节区域受损或神经递质失衡所致,患者可能因为自身身体功能的丧失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而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偏瘫的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信息,询问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是否有头部外伤、感染、中毒等病史,以及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患者,了解患者的发病经过、症状演变过程和伴随症状等,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包括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意识状态评估等,检查患者的精神状态、面容表情、营养状况等一般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 运动功能检查:观察患者的步态、姿势,进行肌力、肌张力、共济失调检查等,通过让患者完成各种动作,如抬腿、伸手、指鼻等,评估肢体的运动功能和协调性。

- 感觉功能检查:采用触觉、痛觉、温度觉等浅感觉检查方法,以及位置觉、震动觉等深感觉检查方法,确定感觉障碍的类型和范围。

- 反射检查:检查膝跳反射、跟腱反射等生理反射是否存在亢进、减弱或消失,以及有无病理反射(如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等),有助于判断神经系统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 言语与吞咽功能检查:通过与患者对话、让其阅读和书写等方式评估言语功能;观察患者进食时的吞咽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及程度。

(三)辅助检查

1、头颅影像学检查

- 头颅CT扫描:可快速明确脑出血的部位、范围和出血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脑出血超急性期(发病6小时内),CT即可显示高密度出血灶;而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24 - 48小时后,可出现低密度梗死灶。

- 头颅MRI检查:对脑梗死、脑肿瘤、脑炎等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MRI可清晰地显示脑组织的细微结构变化,如梗死灶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肿瘤的边界、质地等特征,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脑梗死的超早期(发病数小时内)即可发现异常信号,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

2、脑血管造影检查:对于怀疑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管狭窄等血管病变的患者,可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通过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在X线透视下动态观察脑血管的形态、走行和血流情况,能够准确发现血管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检查项目,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排除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03u百科知识网-你身边的百科知识大全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